8月13日,北京勘察协会、北京民营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太设计承办的“日本现当代建筑专题讲座与研讨”在华太设计工场举办。来自建筑设计界、建筑学界的100多位嘉宾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黄运?先生从中日建筑史的角度探讨了中日建筑的差异,并从专业之上的角度勉励中国的建筑师们抓住中国的建设浪潮,真正为兼具历史与现代的建筑设计行业添砖加瓦。
主持人: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总监 张黎明
讨论嘉宾: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日本建筑史研究专家 黄运?
日本株式会社IAO竹田设计 中国事业部部长 稻泽良一
日本株式会社IAO竹田设计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王继华
北京九源三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方案研发中心总监 王良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总建筑师 李阳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崔伟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总监 杨莽华
以下为本次论坛的精华部分,希望能为更多人所分享。
北京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荫如:
今天是我们民营工作企业委员会一周年的时机,有机会来研讨日本现当代建筑专题。今天的聚会有幸和黄教授一起,以及日本的代表,他们都将发表接见。
北京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周荫如
今天的活动能够更加生动、贴近现实。相信我们的活动能够让我们年轻建筑师开拓视野,提高北京的创造水平,加深我们同行的了解和友谊。我们还相信,这次活动将对我们北京地区,北京地区的建筑应该说在北京市提出建世界城市,目前东京是一个、伦敦是一个、纽约是一个。今天我们研究日本的建筑,我想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设计之都将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希望在今天能够得到更多的建言、建议、献策,为北京、为行业的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我们也认真的、虚心的听取了各位老师、各位同行的建议。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谢华太设计。预祝民营工作委员会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也祝黄教授和日本的同行在北京生活的愉快,今天的讲学可以获得丰硕的成果。
主持人:北京华太设计总监张黎明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总监 张黎明
非常高兴欢迎各位领导来到华太设计大讲堂,我们来聆听黄教授日本现当代建筑的讲座。我们国家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过程还是建筑业的发展过程,我们都跟上世纪日本六七十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现在的建筑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国际上已经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的亚洲建筑、世界建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请到黄教授,能够系统的介绍一下日本现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对我们,特别是当前建筑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当今世界建筑文化的了解,客观认识和看清西方现代建筑的思潮,把我们现有的文化乡土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好的作品,我想对我们设计界、建筑界会有积极的应用。我们吸收日本先进的知识,作为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参考。
接下来有请黄教授为我们做日本现当代建筑专题的讲座。欢迎!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日本建筑史研究专家 黄运?
今天我谈的题目“中国和日本:建筑现代化的起步比较”。需要说明的是,我谈的角度可能跟大家平常所熟悉的有一些差别。因为我自己个人过去在北京工作、北京上学,可是我多半的时间在美国待了三十年。日本发展到现在有很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而且这么大的建设量、这么大的设计量也有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态,因此我来谈一谈。
中日两国的建筑交流应该是增加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建筑受到中国的影响是主流。我们有一个老前辈做文物的罗先生,说到了建筑史的中日交流问题,日本专家说日本建筑得益于中国建筑,学到了中国建筑的很多东西,当然全世界都是这么公认。罗先生不客气,学习、交流从来都是互相的。因此,历史上的建筑,日本学了中国,中国学了日本。罗先生这么说了之后,引起很多的反响,中国人说不对。历史上,传统建筑基本上是单向的。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从周边东亚国家的韩国、日本,基本上是中国建筑往外辐射。比如说日本、韩国,在往回吸收的方面,如果有那是很次要的。所以说当年建筑界就有这样的看法,也表现出历史传统建筑是中国影响日本,我很同意大部分专家的看法。
反过来讲,到近现代,这种交流、学习应该反过来。近代、现代的建筑,中国大大的从日本学习了很多,相反的,日本从中国吸收东西那是很次要的。作为近现代建筑的名称,还得益于日本翻译这个词。比如说建筑结合化学、哲学的名词,是日本人先定格下来。日本的建筑发音“pen qu”,中国人跟着用这个词,才有这么一个学科名称,而且作为学科行业的职业名称“建筑师”,所有的这些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日本建筑史研究专家 黄运?
所以,这是毫无疑问的,现代建筑发展中,日本绝对是走在前面的。还有一个体现,图片上有三位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桢文彦、安藤忠雄,这三位从20世纪1987年,丹下健三第一次得奖,桢文彦第二次得奖,1995年安腾忠雄第三次获奖。得奖的现象,说明日本建筑受到了国际的承认。设计的现象和建筑师的成就有充分的肯定,20世纪已经有三位日本建筑师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结果在今年4月份这个奖又授予日本两位建筑师,一位是女建筑师。越到后边,年轻的建筑师业务工作范围更加国际化,不仅仅在日本有作品,在欧洲、美国,而且像这两位建筑师的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且这两位,受到了很多大学的邀请,去讲学或者说指导设计室的工作。所以已经有五位日本建筑师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说明,日本近现代建筑的一个成就。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中日两国走现当代道路的建筑差别。刚才说了中日建筑学习是互相的,当然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在传统的时期,日本大量的引进、进口中国文化,典章制度,包括艺术、书法、服装等,特别是历史上圣德太子时期,公元六世纪到公元七世纪是最活跃的时期,从引进大陆文化派遣留学生,大家知道那个时期非常的活跃。但有这么长的时期,日本在文化上是很强烈的仰慕大陆文化。这大陆文化不仅仅是中原地区文化,甚至于从朝鲜半岛得到了很多收益。
这一状况到十九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跟中国当时一样,中国受到西方政治、军事上的压力,中国在19世纪中叶经受鸦片战争的列强,受到很多的屈辱。日本在当时也受到压力。比如说美国海军Perry,在他到中国的过程中,在日本停留下来门不对外开放。1853年成为日本的转折点,当时日本还是幕府时期,在幕府时期受到这么大的军事压力,构成了日本政治的转向。觉得西方列强,经济发达。所以在炮舰的影响下,日本政局发生变化,从幕府时代把政权回归到天皇。那就是明知天皇时代,改变了方向,真正的对外开放。而且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比如说福泽谕吉,写书,作演讲,从此日本走向了脱离亚洲想望西方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时代。
日本、中国误用西方的知识界,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也包括相当数量从事建筑业的专家。最有名的做建筑方面的教育,而且做实践的英国人。英国人的名字叫Conder,他从伦敦坐船到日本,在日本安家结婚,娶了日本人。整个身心投入到日本的建筑事业。今天我所想讲的,中国好像还很缺少这样的例子。日本在他的历史中,有这么一段时间,他门是开放的,接受外籍的专业人士。Conder一直生活到最后,一直死在日本,中间其中回英国只有一次,设计了很多作品。这对日本的现代建筑起到很主导的作用。因此,现在东京大学的建筑系也是日本的第一个建筑系,甚至是最重要的建筑系,在建筑系馆旁边树着Conder的雕像,他一直活到1920年。在他去世的时候,日本政府或者说日本媒体,把这位英国人赞誉成为“日本现代建筑之父”。日本建筑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他起着特别大的推动力。Conder成为第一个日本现代建筑之父。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