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mlog搭建的站点

民居建筑易于体现传统与自然的中式韵味

emer 房产
扫码手机访问
0

王贵祥  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教授王贵祥
  其实我没有准备来发言,因为是有这么一件事想来听听,在学校待久了我们考虑的话题,这相对来说是历史问题。突然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式复兴,这个题目很新鲜,就想看看设计师在做什么。今天来确实还是有一些收获的!接下来还是看到了设计者在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延续和再生,做很多的努力,我觉得很高兴。
  对于设计本身我们不做任何评价,我就想谈一些想法。首先刚才探讨的关于中式建筑的问题,为什么住宅有传统的形式比较多。
  首先我谈中式建筑的概念,虽然还没有随着广泛应用,但我想应该可能有这么一个概念。为什么?因为我看到过贝聿铭先生给吴先生的一份信中提到过,他希望把苏州博物馆做成中而新、中而苏这个概念。他是中而新,新就是现代,中而苏就是苏州,我想在世界级建筑师的概念有一个中式的概念。
  我的理解,我们传统的不用说中国,当代在创作中有可能做出中国的东西来,这样一个社会、时代的呼唤是有的。而且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还是贝聿铭先生。但是现在这些尝试,我认为都是很好的,他在尝试。因为我经常跟同学们上课也说,我们经常讲的很羞愧的一点,中国建筑最辉煌的三十年没有太多能够诠释的东西,包括在创造上能够引起世界关注的,或者说能够把我们中国文化表现的比较清晰的。所以在这点上,这些尝试都是非常可贵的。
  再有,为什么说我比较相信在住宅上有可能在中式上有些可以做的事情。因为我不主张简单的去模仿或者说在线古代的东西。我们每一个时代应该有自己时代的东西,但是世界建筑师上有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地主义,地方主义就是要表达地方的文化。文化的建筑最有可能地方主义。居住建设,他跟人的日常生活接触最多,最有可能跟传统、文化结合。而且我也注意到这个现象,大家不知道注意没有,全世界的居住建筑是最受欢迎的,你到欧洲去、美国去,大师的别墅永远只是非常稀少的,而且也不被广泛接受的东西,他只是个人的一个作品,而且即使他做出来也没有人跟着他走。老百姓买的房子,基本上还是什么?维多利亚式的,汤浩斯的东西多一些。到美国郊区去,非常现代的别墅没有,他就是一个破屋顶,有一些美国地方味的装饰。居住建设跟人们生活是最贴切的,跟人的情感上也是最有当地的味道。所以说,这种别墅是有可能连续和探讨一种传统中国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今天看到的,特别是华太做的非常有味,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在探索一种中而新。我基本上对这样一个判断持非常期待的感觉。关于理念问题,刚才刚才李总提到中国人的观念,提到了一个关于中国人的理念标准,天人合一,我恰恰讲了,这是作为一个讨论。其实在我的课堂上已经说了,但是范围太窄。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概念是怎么炒起来的,变的满城风雨,给中国人自己贴一个符号叫天人合一。然后说,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如何的天人合一。其实我在这儿很认真的告诉大家,这个概念是一种伪概念。天人合一的概念什么时候有的?很多人写书的时候说是孔老夫子提出来的。不是。最早提出来的是一个叫张展的理学家,他提这个观点是因名至成、因成至名,这是一种修炼至上,是一种儒学观点。这跟神人合一的观点一样。宗教最神圣的状态,就是你能跟神合为一体就能达到目的,天人合一就是理学家教育。这种概念要有所分析,但这里边并不排除中国人喜欢自然,中国人很喜欢自然。但是他喜欢在哪儿?恰恰不是儒家本来的东西。孔夫子说,道行不了还不如去大海里飘荡,回归自然。最典型的他跟几个弟子讨论未来,他的几个弟子说你将来想干什么,说我想管一千军之兵,富国强兵。还有说我要富国强民,把老百姓的生活管的很好。还有一个徒弟说我想当宰相,治理国家。还有一个弟子说我想带着几个朋友去雨水中洗澡,风是无挡,唱歌是高高兴兴走回来。前面几个弟子说的时候,孔子只是微微一笑。最后一个弟子说的时候,孔子说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说明孔子非常向往自然的一点。
  中国人一方面也有非常亲近自然的,这种亲近自然跟当时的社会,在山上游荡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不愿意回来,他们愿意在山里流连忘返,这是对自然的向往。慢慢延续到生活中,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喜欢自然。比如说早期从近代开始,思想最近的开始,对野外、对山林的喜欢。最早追述到孟子,不喜欢现代人的生活心态,他是说给一个家有一个宅子,有五亩大,要有一些桑树,有狗,自己能够自足。人们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下才会向往,到了明清才会有了文人苑的创造,人们跟自然的主动贴近、接近,这就变成一种心态、变成一种理念,这个时候中国人才可以主动的说,我的主体意识上要把自然融入进来。最初的院子是经济型的,你有了桑树可以养蚕,养蚕可以织布。受社会挤压,他想逃避现实,所以我们不亚于现代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的概念去鄙夫古代人。
  确实年轻的思想,人口已经逐渐膨胀,有了院子,大的普普通通的院子,只有经济实力才会造出自己的小天地,喜欢把山水容在自己的小环境里。这一点其实还是一种文化修养,一种知识分子,一种文人的情趣和爱好。当然我不反对中国人有核心思想可以往这边走,但是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在哪儿?我举一个字来说叫做和谐,是和谐的和不是合一的合。这比天人合一的概念提的更早,恰恰是天人和洽,天人和同。上天也好,万物也好,万方也好,都来祝贺皇帝,这时候天人和洽,是这样的一个思想。天人合一里边,天只是像神一样的东西,人就是修炼的,皇帝。比如说康熙皇帝天人合一,他合一了心就可以特别诚的去求雨,结果就下雨了,这样的文章都有,这是证明真正天人合一的本意。
  我在这儿提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说在批评徐总的概念,因为网上炒的不是一个人,是一批文人炒出来的。总的来说,人比较多,但真正深究起来,发现站不住脚的就太多了。所以我顺便理一理,中国最高的方面是和,这是最高的办法。这个庭院也代表一种和的观点,实际上这个庭院有没有一种自然?自然有,他为的是阴阳平衡。只是现在人们这里边种上树、养了鱼,养了鸟,非常的生态,现在又主张自然,觉得中国的文化太高,比西方人高了很多,这是有现代的回归的推测,他不是真实的存在。
  我是想说,一方面我们要对古人的思想要学习、了解,一方面要简单化。同时我也特别赞成中国传统的东西在现在怎么去,特别是在文化界有很多可做的事。而且我很赞成徐总的做法,不是形式,不是说做一个大屋顶,造造势,彩画。现在我认为世博会是不成功的,太符号化,太不和谐。恰恰是非常霸道的老大自居的东西不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谢谢!
  徐建伟   华太设计董事长
  从我做设计来说,跟王教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更多的是做一些很实际的,教授对历史等各方面研究的比较深,我觉得还是非常认同的。包括天人合一的来源,不管是现在社会也好还是人们谈也好,人们更把这个词作为跟自然的和谐。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把中国人怎么去把人的行为跟自然去和谐,作为一个词来说,可能最起码我们是这么想的,没有去考证这个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什么意思。这一块我是一直感觉,庭院也好,最早是让他去做一种,或者说人的生存环境,种瓜、种菜,甚至养一些植物,可能是一种最早原始的开始。但我觉得到后来,他们是把它的作为一种文化,比如说江南园林,甚至徽派建筑,老百姓觉得需要跟室外、自然,甚至交往一种视线上人为的交往方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后来把它作为一个特点。
  我相信,中国人比如说历史上造房子,造两三层没有问题。我们的太和殿比我们还低,太和殿有城墙,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为什么大家没有去盖,为什么还是一层楼院套院。或者说整个面积也不少,整个面积加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面积,为什么他没有像西方那样,做一个皇宫也好,可以做很多层。这一定是在这其中对居住,对人生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会剖开来做,一个是叠起来做,这不代表中国人不能做两三层的楼。
  这一块事实证明,包括西方回归自然,实际上还是在做尝试。为什么很可惜,我是感觉,很多的年轻人或者怎么样,没有去住过这种房子。因为我小时候,就住在大宅院里,当然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宅,是一个很有钱的家里,有后花园、有前井,是一户人家,后来解放之后十几户人全住里边。但是我感觉到,我享受的生活必我儿子幸福得多,因为我们后花园有池塘、种树,树特别的大,大家经常在那儿玩,夏天的时候大家抗着竹床在院子里睡觉。我是感觉,我的童年要幸福得多。但是我们怎么找到一些东西,他的精髓的东西,怎么样在我们新的方案中去实现。包括最近上海做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式建筑。因为中国的家庭越来越小型化,不像当年,生的越多越好,有老大、老二、老三。现在小型化社会怎么考虑,比如说四户一个公共空间。中国当年的老大、老二、老三的方式把它整合起来,虽然在不同的人家,但是一种希望,能够有一个半私密的组团空间,这也是在探讨怎么样去吸引现在的一种发展。
  这一块我觉得,确实是在做一些尝试,跟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谢谢!
我要评论

标签:

一个 中国 一种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3240209153@qq.com

同类推荐
评论列表
未分类 民居建筑易于体现传统与自然的中式韵味
王贵祥  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教授王贵祥   其实我没有准备来发言,因为是有这么一件事想来听听,在学校待久了我们考虑的话...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EMLOG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