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孟海东作客世界艺术品投资论坛:10年后当代艺术交易将达5000亿
整理/邓若楠 摄影/胡军 设计/刘冰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冷静地思考当代艺术的长远发展,一个以低盈利、长期收藏和学术赞助为基本内容的基金会体系较之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纯粹商业资本投资体系,更有利于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其鲜明的特点是:以其告别文革及要求实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意识形态使命而著称。
艺术家对向社会大众和官方推广自己的前卫艺术作品和文化观念持积极的态度,甚至有某种征服公众和制度空间的信心和理想。正是这种理想使新艺术的主要活动空间,如报纸杂志、各地多形式的展览空间和艺术家的群体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艺术家群体往往借助艺术家之外的空间争取大众的理解,发宣言、串联,甚至上街、下乡。20世纪80年代,《美术》、《中国美术报》、《美术思潮》、《江苏画刊》、《画家》等主要报刊的骨干编辑形成了互相呼应的艺术批评和编辑群体。他们的编辑和组织工作实际上担当了前卫艺术赞助人的角色,而各地的展览馆、美术馆和地方美术家协会的一些“开明官员”对不少前卫艺术活动也起到了支持作用。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失去了前一阶段表现出来的干预社会的热情,各种“地下”空间随之出现。这些空间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由前一阶段中体制外的“盲流”艺术家群体,也就是现在被称为“草根艺术家”的群体,自发形成的“画家村”;另外一种则是由“八五美术运动”时期的观念艺术发展而来的“公寓艺术”。
“画家村”主要是艺术家的聚居区,比较典型的有北京的圆明园、宋庄、798厂,上海的“莫干山艺术工作室”、“泰康路艺术区”等。这种职业艺术家聚集的画家村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创作基地,而画家村中生产出的艺术品都成为商品市场上的流通物。
“公寓艺术”主要是艺术家由于生活、创作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只能在自己或他人的居室内创作一些供圈内少数人看的装置、行为艺术,甚至是纸上的方案艺术。由于这种非公共展览空间的活动大多数发生在艺术家家里或朋友的家里,因此被称为“公寓艺术”。
在此阶段非常重要的是,一些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们开始与中国的艺术家们进行接触,拉开了海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序幕。
第三个阶段:从21世纪初至今。其特征仍在演化中尚不鲜明,市场逐渐扩大,或许正在导向一种消费主义。
从2000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空间获得多维拓展,官办美术馆、商业画廊、私人美术馆如雨后春笋,其中都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品的身影。2000年、2002年、2004年连续三届“上海双年展”,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以及2004年第一次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等,都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
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如威尼斯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也开始设立中国国家馆,并由国家文化部主持聘请策展人组织展览。还有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中德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也将昔日的“前卫艺术”作为主体或者“实验探索”的主体。
这种现象与中国新一代政府官员对当代艺术的开明和理解有关,也与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文化进一步多元化、国家自信力不断提升有关。
中国当代艺术交易金额10年内攀升至5000亿元
最近有很多私人银行财富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个人净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端消费人群已经达到33万人以上。5年内,这个人群可能会超过100万。33万人里,可能有5%—11%偶尔会买1—2件投资作品,未来5年到10年这个人群增长到100万时,这个比例会达到5%—10%。
人性丑陋的一面是市场动力。中国财富人群经过快速致富,已经经过了几个财富攀比的浪潮,从买车、买豪宅到买游艇、私人飞机。再过5年,高端人群攀比就不能以这些为炫耀资本,可能会炫耀品味,下一个财富攀比浪潮将是艺术品,这在中国艺术市场是最可期待的热点。
机构收藏也将驱动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的发展,可能带来集团性投资和消费浪潮。按照人口基数来算,中国现有的美术馆规模跟欧美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自2003年,中国出现了美术馆建立的浪潮,这个差距在缩小。比如宋庄出现了中国第一个村一级的美术馆。但空间盖好了,收藏品尚显不足。收藏浪潮不久将至。
艺术品理财服务和金融工具化的市场发展非常可期。在欧美,艺术品作为资产抵押可以拿到50%或者50%以上的贷款,但在中国现在是零。我相信中国一定有这样的需求,而且5到10年内这种需求可能成立。当艺术品具有资产性质,会带来一个全民化投资浪潮。政府对艺术捐赠和收藏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引发相关的社会热情。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政府逐渐对公共艺术的热情和认同,这样会带来一种国家需求。
据最新数据,2009年下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油画和当代艺术成交额为17.57亿人民币,2010年上半年,油画和当代艺术成交额达到40.24亿人民币,占艺术品市场总额的11.54%。有预测到2020年,中国当代艺术交易金额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这表达了市场对艺术品投资潜力和巨大的机遇的美好愿景。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冷静地思考当代艺术的长远发展,一个以低盈利、长期收藏和学术赞助为基本内容的基金会体系较之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纯粹商业资本投资体系,应该更有利于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