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件陶砚的收藏经历,藏家杨谆说,20年前,一次意外机会他认识了家住关中农村的老郑,两人一见如故。老郑很喜欢吃西安回民坊的腊牛肉,杨谆投其所好,每次看望这位老哥时总忘不了带二斤腊牛肉。更让老郑心里过意不去的是,他经常麻烦杨谆给他孩子和自己单位义务帮忙,他一直想着怎么报答这位大好人。一天,他向母亲说明了心愿。母亲不动声色,从一个柜子里取出一个砚台,说是爷爷在世时在一个砖瓦厂干活时,无意中挖出来的,听村里一位老先生说是件老东西,吉祥,应好好珍藏,但不要轻易示人。爷爷一直悄悄地将之锁在柜里,保存至今。母亲说,杨谆于咱们郑家有恩,再说他很喜欢收藏各类古物,又属猴,这件东西送给他最合适不过了。杨谆说当老郑把这件陶砚呈现在他面前时,他惊呆了!再三言谢称无功不受禄,后见老郑如此诚恳,就暂为收藏,了却了朋友的一个心愿,而这件辟雍砚也成了他收藏的所有砚台中别有意义的一个。
鉴宝专家:杨振生(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在点评这件辟雍砚之前,需向读者介绍有关辟雍砚的知识:在中国陶瓷砚的发展史上,辟雍砚是颇为独特的一种造型。辟雍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类宫。”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圆如壁,后世遂名辟雍。”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设计出的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珍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其中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这也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圆盘砚,南北朝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的珠足砚、辟雍砚,到了隋唐时期,发展成圆形多足的辟雍砚。辟雍砚的砚面居中,研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砚台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显示出它的实用功能。砚的下部用为数众多的珠足承托,足部明显突出,往往还有纹饰。辟雍砚的造型独特,显示出制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件辟雍砚,通高8厘米,宽19厘米,为八猴足、立猴、灰陶、生坑,砚池边有环形彻纹。砚面侈口,砚堂凸起,砚腰呈鼓形,没施釉,易于发墨。砚周边有贮水凹槽一周,下部由8只半蹲背顶猴足连接一环形底。猴足呈半蹲式,双爪抱首,背顶砚池,极为生动传神。猴古代谐音“侯”,为王侯将相之意。一般来说辟雍砚各类瑞兽足比较多,猴足的比较少见。从该砚整体造型来看,其器型规整,端庄大气,纹饰简洁流畅,拙朴可爱,极具皇家之气。砚内壁的水池围成槽状,磨墨、贮墨极为方便,为中国盛唐时期陶砚之精品,尤为珍贵。 伟杰